听人介绍《罗伯特议事规则》有感

在《向罗伯特学习开会》看到,袁天鹏认为,《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核心原则,就是:

就是要谨慎仔细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人或者人群的权利。具体而言,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

我认为这个原则体现了民主,于是,我把话改成:

民主的环境就是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

我认为民主不应该解释为”人民当家作主”,而是大家同时作为股东或游戏参与者,在规则的许可下扩大自己的影响和份额。这份额包括支持率。

在今年的上海的Bar Camp,我去参加了,发起了一个议题,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议题。BarCamp有三个会议室,早上报到的时候自我介绍一下,然后把自己想讨论的议题交给主席,主度分配时间段和会议室给相应的主题。如果主题太多,就大家举手投票决定淘汰最不受欢迎的议题,也就是说,那些没有多少人愿意听的议题就不会上日程表。

我试着发起了一个”个人新闻台”的议题,和大家讨论运用网络技术以个人身份提供新闻线索的可能性,我不确定有多少人愿意听,于是我开始打广告邀请别人来听。这就是”通过规则改变局势”,这是合理的获得更多支持率的行为。还好,最后还是来了不算少的捧场的朋友,不算是参与者最少的一个议题。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文人都是羞涩的,不愿意打广告把自己的想法广而告之,要保持低调。推销想法也应该是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技术之一。其实,好酒也怕巷子深,既然是好酒就不怕打广告。

右图是我正在打广告的照片,图片作者Leica中文摄影杂志的”且听风吟”。感谢他用黑拍胶片机拍的照片,推荐一下他的订阅地址。哈,估计很少有人见识过我的手写体。我写字的风格和人差不多,看上去很烂,但我努力把每个笔划都划到,还算是可以让人看得清的。

既然是读后感,按我的写读后感的方法,我就得联系到其它事情发表看法。

以前有人说牛博网不民主,罗永浩是独裁者。我觉得说这话的人的思想水平和说”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一样。牛博网要办成什么样,那是牛博网的投资者来决定的,如果只一个股东的话,人家不独裁还能怎么样?难道还得让那些在牛博网没有股份没有被授权参与决策的人来”当家作主”?

民主为什么不是”人们当家作主”呢?每个人只能代表自己,作自己的主。民主是规则,是不允许任何人自作主张去代表别人,去作别人的主,去决定别人的命运和利益。

当然,在民主的规则下,人人都有机会去代表大家作主。大家可以自由的投票决定谁来代表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可以不投票或投反对票来阻止别人通过规则获得更大的影响和支持率。如果你不再喜欢这些规则了,你还可以宣布规则不合理后”喧闹着退出”,还可以用脚投票。

现在有一道题,请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来做,你可以投票给我,如果很讨厌我的想法和行为,你就去投票支持别人来阻止我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这就德国之声主办的The Best of Blogs进去投你熟悉的喜欢的BLOG一票吧,不一定要投给我,也不一定要你投任何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从投票结果看,《连岳的第八大洲》已经领先很多了,姜还是老的辣啊。

2 thoughts on “听人介绍《罗伯特议事规则》有感”

  1.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引用自21manager.com

      一百多年前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的麻省贝特福特有一位年轻的陆军中尉亨利•马丁•罗伯特。一天,他奉命主持地方教会的一个会议。由于与会者对会议题意见分歧很大,结果可想而知,这位25岁的年轻军官,把这个会主持得一塌糊涂。人们在会上争论得不亦乐乎,最终是什决议也未达成,这样的会开了等于不开,甚至比不开还要糟糕。这事让罗伯特心里放不下了,这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国军人的认真劲上来了,他发誓,如果不找到一个好的开会办法,他就再也不开会了。他开始认真探究人的智慧本质,和大多数西方哲人一样,他发现人是一种最难被道理说服的动物,当出现分歧的时候,不管分歧的基础是什么,或者出于利益冲突,或者出于信仰理念,或者出于知识经验的不同等等,总之分歧一旦明确公开,是非常难以在短短时间里靠语言的交流来达到一方说服另一方的。分歧的双方找到共同点的可能不是不存在;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交流机制,否则,一方说清楚了,另一方根本没听进去,还是白搭。结果他发现,美国居然没有一部现成的开会议事规则。尽管西方人从古希腊广场民主时代开始就开会决议军政大事了,但是,那时嗓门比道理的效力要大。
      罗伯特决定自己写一部。他开始研究已有的各种议事程式,探索这些程式的逻辑,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的话,会产生什么结果。经过几年努力,他写出了一部《罗伯特议事规则》。他自费出版,并自己出钱买了一千本送给国会议员、律师、教授等头面人物。该书后来畅销全国,成为美国民众开会的标准手册。到1915年,已有将军头衔的罗伯特出版了修订本,书名正式叫做《罗伯特议事规则》。
      这样的“游戏规则”,对于民主理念的具体实现和操作,常常具有决定成败的重要性。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些是针对会议主持主席的规则,有些是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多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他们遵照怎样的规则提出和表达意见,遵照怎样的规则进行辩论;怎样进行表决。比如,有关动议、附议、反对和表决的一些规则是为了避免争执。原则上,现在美国的国会、法院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在规范的制约下,是不允许争执的。如果我对某动议有不同意见,怎办呢?我首先必须想到的,按照规则是不是还有我的发言时间?什么时候?第二,当我表达我的意见时,我是向会议主持者说话,而不是向持不同意见的对手说话。不同意见的对手之间直接对话,是规则所禁止的。
      在国会辩论的时候就是这样,说是辩论,不同意见的议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只能向主持的议长或委员会主席说话,而不能向自己的对手“叫板”。发言的时候不能拖堂延时,不能强行要求发言,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能插嘴,因为这都是规则所禁止的。
      在美国的法庭上也是这样,当事双方的律师是不能直接对话的,因为一对话必吵无疑,法庭就会变成吵架的场所。规则规定,律师只能和法官对话,向陪审团呈示证据,而陪审团按照规则自始至终是“哑巴”。不同观点和不同利益之间的针锋相对。就是这样在规则的约束下,间接地实现的。
      这样的技术细节,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否则的话,发生分歧就互不相让,各持己见,争吵得不亦乐乎,很可能永远达不成统一的决议,什么事也办不成。即使能够得出可行的结果,效率也将十分低下。而罗伯特议事规则,就像一台设计良好的机器,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用规则来压制冲动,找到求同存异的地方,然后按照规则表决。规则保障了民主程序的效率。
      罗伯特议事规则立足于民主理念的具体实现和操作,内容包罗万象,大多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如美国的国会、法院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在规范的制约下,是不怎样有直接的争论的。如果对某动议有不同意见,首先必须考虑是,按照规则是否有我的发言时间?是什么时候?别人发言时不能插嘴,不能拖堂延时,不同观点只能通过主持者间接实现。表面来看,这是技术细节,实质是保障民主程序和开会效率的必要条件。否则,会越开越多越开越长,甚至成了吵架场所,什么议题都议而难决,泡会的日子就免不了。但是,本书也有它的缺点。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复杂和繁琐。由于它的目标定在普适性上,其技术上不必要的复杂也就往往成为不可避免。事实上,除了本书以外,目前还有许多简化和专门化的同类书籍(见附录中的英文参考书目)。这些书籍既保持和遵守着同样的基本原则,又为具体的组织和读者提供了可行的简化规则。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摆脱封建帝王和官僚传统而信仰民主的政治家,他搞民权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知道如何开会。孙中山亲自翻译编写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取名《民权初步》。胡适说,孙中山的《民权初步》的重要性远胜过《建国方略》、《三民主义》,然而,却被人们忽略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